國家環境檢驗大樓為現代化之實驗大樓,規劃設計理念首重環保、節能、安全及效率。基地面積約3.6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為一萬一干餘坪,主體建築包括地下1層地上8層,中庭採羅馬式風格,中棟為辦公區、左右兩翼為實驗區,自民國85年3月9日開工動土興建,於民國87年11月16日落成啟用,歷時2年8個月。
為使檢測數據品質、品保標準及安全衛生能達國際水準,考量多項實驗儀器週邊支援系統之配合,設有超高壓台電受電系統、資訊自動化光纖系統、防振動浮動地板設施、耐酸鹼及防火實驗桌板、實驗室內外之緊急沖身洗眼器、並設有毒性氣體偵測警報及線上氣體偵漏警報等系統。同時,全區污染防治系統採中央監控及現場操控雙軌系統,設有實驗室廢氣獨立收集處理系統、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液或小型焚化處理單元、高濃度無機廢液前處理單元、高效率環保且低污染量之FERRITE磁選法重金屬廢液處理等單元,對於廢污水、廢氣及廢棄物從產生源即予分類、收集、妥善處置,並利用中水道系統,對處理後之廢水再行利用,以有效運用水資源。
啟用後,本所具備現代化檢驗大樓及設備,具有優先管制環境污染物及公害鍵定之檢驗能力、國際水準之檢驗品質及自動化及高效率之管理系統,除可支援本署各項稽查檢驗,有效落實污染管制外,並可積極進行各項環境檢驗相關研究,以提升我國環保水準。
前言:
產業革命以來,科技文明突飛猛進,人類過度自我膨脹,遠超過大自然自淨能力,「人定勝天」的結果是大自然反撲,而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引致全球性危機,例如:森林枯竭、臭氧層破壞、酸雨、溫室效應、氣候異常等等,在造成生態及食物鏈之混亂。自命為「地球主宰」、「萬物之王」的人類其永續生存與發展已遭到嚴重之威脅,大自然反撲的結果,「地球村一份子」之觀念已然為各國所接受,其同簽署多項公約、宣言及宣示;此外,聯合國亦於 1993 年成立了「環境發展委員會」( UNCED ),追求地球的永續發展。
環保署在空、水、廢、毒等各項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推動,對於建築方面的相關環保措施也陸續展開,除戮力推展如環保標章、氟氯碳化物減量及禁用等政策外,更積極推動「能源之星」、「綠色照明」等綠建築節能環保措施,以期對於全球氣候變遷、溫室效應、二氧化碳減量、節約能源及資源再利用能克盡地球村一份子之本份。本所更起而力行,早於民國84年規劃設計「國家環境檢驗大樓」時,即遵奉 張前署長隆盛之指示,採「鋼骨構造 SRC 」、輕隔間及模矩化建築,營建自動化施作理念,以大幅降低高污染性混凝土量。傳統鋼筋混凝土建築自水泥砂石等原料開採至澆築凝結固化成品全部作業之耗能量為「鋼骨構造」建築的 1.3 倍,其耗能量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鋼骨構造」建築的 1.6 倍,且將來鋼筋混凝土建築拆除重建時、其廢棄之混凝土塊、磚塊、土石等又難以回收資源再利用,可見鋼筋混凝土建築並非環保綠色建築,其對地球環保更屬負面影響,極具污染性;況且,鋼筋混凝土建築亦較「鋼骨構造」建築不耐震、復原經費貴,衍生之社會及環境成本、代價更高。在此理念下,綠建築「國家環境檢驗大樓」於87年11月2日正式啟用。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88年6月8日徵選出「綠建築」標章,並自同年9月起開始受理各界申請「綠建築標章」,本所於備齊相關計算書及圖說資料後,以「國家環境檢驗大樓」率先提出申請。
本所申請書經專家學者初評及複評後,於千禧公元2000年2月14日經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以89建研環字第 00 273號函正式核准,本所「國家環境檢驗大樓」獲頒國內第1座完工使用中建築物第1號「綠建築標章」7顆星(7個指標全部評鑑合格)之殊榮。
7個指標如下:
一、綠化指標
二、基地保水指標
三、水資源指標
四、二氧化碳減量指標
五、日常節能指標
六、廢棄物減量指標
七、污水及垃圾改善
網頁政策及宣告 廉能是政府的核心價值,貪腐足以摧毀政府的形象,公務員應堅持廉潔,拒絕貪腐。 地址:320680 桃園市中壢區民族路3段260號 總機:(03)491-5818 傳真:(03)491-0419
廉能是政府的核心價值,貪腐足以摧毀政府的形象,公務員應堅持廉潔,拒絕貪腐。 地址:320680 桃園市中壢區民族路3段260號 總機:(03)491-5818 傳真:(03)49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