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水管理策略
針對455口區域性地下水水質監測井,定期辦理水質監測工作,掌握全國地下水背景水質狀況。109年8月底低於地下水污染監測標準(第二類)平均比率為92.1 %。
工業區地下水污染預防,經統計106年至109年8月底,全國160處編定工業區備查率已達98%;最新工業區燈號分級計紅燈5處、橘燈13處、黃燈25處及綠燈117處;綠燈工業區占比自69%逐步提升至73%;紅、橘、黃燈工業區經逐年推動改善,合計占比自31%改善至27%(圖1)。
- 農地污染預防管理
建立農地污染潛勢分區及規劃預防作為,包括:
- 中高潛勢區
- 整合具農地污染潛勢污染源資訊,回饋預警模式,強化預警作業。
- 智慧監測污染熱區土壤及水質,包含系統化監測灌溉小組區污染聚集處及科學化運用樹脂膠囊、水質感測器、自動水質監測採樣分析儀器等工具。
- 發展農地灌溉水污染量化工具,加強預防對策。

圖 1 工業區燈號分級管理
- 低潛勢區
- 結合灌溉水質、渠道底泥及農地土壤重金屬濃度分析污染潛勢趨勢,定期監測土壤。
- 結合智慧水質監測,評估總量管制區位規劃。
- 無潛勢區
- 逐步建立農地環境及負荷基線資料,協助評估土地合宜用途。
- 滾動檢視污染潛勢情形,依國土使用規劃評估農地環境衝擊及影響。
- 底泥品質管理
本署102年訂定「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檢測底泥品質備查作業辦法」,規範各水體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自103年起至少每五年應定期檢測所轄水體之底泥品質一次。截至109年8月底,已完成565處水體底泥品質申報備查作業。
- 完備貯存系統分級分批管理
針對貯存系統污染預防管理(圖2),已完成勾稽比對5,400家次地下儲槽業者申報結果,確認16家異常業者並無污染情形;另主動篩選地上儲槽291處現勘,擇定高污染潛勢8處查證中,已確認2處污染,現勘督導應變改善,並行文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加強管理。
109年5月12日預告「地下儲槽系統防止污染地下水體設施及監測設備設置管理辦法」修正草案,完成召開5場次研商會並徵詢業者意見。